新華社銀川4月5日電(記者 艾福梅、白舸)4月3日至4日,教育部組織專家組赴寧夏回族自治區開展“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驗收工作。經過兩天的實地考察,在聽取匯報、交流訪談、質詢答疑后,專家組一致認為寧夏“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達到了預期目標、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意通過驗收。
專家組認為,寧夏完成了“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既定任務,在“云—網—端”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政研企校一體化合作機制創新、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測訓提升、數字化教育教學模式變革、“互聯網+教育”標準規范體系構建等方面凝練了大批實踐成果,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寧夏經驗”。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充分肯定了寧夏“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成果,認為示范區建設做出了有益探索,起到了引領作用,經驗模式值得其他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學習借鑒。
2018年7月,寧夏獲批建設全國“互聯網+教育”示范區。自獲批以來,寧夏著力實現數字教育資源覆蓋基礎教育所有學科,200M互聯網接入、在線互動教室建設、數字校園建設覆蓋所有學校,數字教學設備覆蓋所有班級,信息素養測訓覆蓋所有教師的“6個全覆蓋”,提煉出統一建設教育云平臺、普惠共享數字資源、數據驅動精準幫扶等經驗模式,形成了“互聯網+教育”的“寧夏經驗”。
經過近五年發展,寧夏全區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綜合指數排名全國第五,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躍居西部前列,“互聯網+教育”工作經驗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教育督導局等列入典型案例。
下一步,寧夏將在“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的基礎上,大力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深入推進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省試點,加快推進教育環境智能升級、數字資源高效供給、教學應用創新示范、教育治理提能增效,以數字轉型引領教育變革,推動塑造以數字化為支撐的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賽道新動能新優勢,為全國數字教育發展提供升級版的“寧夏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