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3月21日電(記者 任瑋)近年來,作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核心產區,寧夏銀川市懷揣“當驚世界殊”的紫色夢想,借國家戰略東風,圍繞全球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與建設,緊扣賀蘭山東麓高品質資源、生態、產業融合優勢,努力實現“種得好、釀得好、銷得好”目標,展示“世界葡萄酒之都”的發展活力。
截至2022年底,銀川市釀酒葡萄種植基地總面積達26.2萬畝,建成投產酒莊66個(其中列級酒莊37個),葡萄酒原酒產量5.4萬噸(7000萬瓶),建成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7個,3A級以上旅游酒莊7家,酒莊年接待旅游人數達100萬人次,產業綜合產值達260億元。2023年,銀川市力爭實現優質釀酒葡萄種植基地總面積達27萬畝以上,建成投產酒莊(企業)70家以上,釀酒葡萄產量達9萬噸,葡萄酒原酒產量5.8萬噸(7500萬瓶),葡萄酒銷售總額突破8億元,酒莊旅游接待120萬人次以上,綜合產值達300億元。
在賀蘭山東麓,小葡萄串起紫色大產業。(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
賀蘭山東麓是業界公認最適宜種植優質釀酒葡萄和釀造高端葡萄酒的“黃金地帶”之一。近年來,在品醇客、布魯塞爾、柏林等國際葡萄酒頂級大賽中,先后有40多家銀川酒莊釀造的葡萄酒獲得上千個大獎,以超過中國獎牌總數一半以上的優勢位居中國獎牌榜首位。知名酒莊“王朝”“張裕”“長城”及國際著名葡萄酒生產商保樂力加、軒尼詩相繼落戶,葡萄酒遠銷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小葡萄串起的紫色產業已逐漸發展壯大。
截至2022年底,銀川市建成投產酒莊66個,葡萄酒旅游逐漸興起。(圖為利思酒莊,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銀川,葡萄酒產業這張“紫色名片”背后是綠意盎然的生態底色。志輝源石酒莊旁邊的賀蘭山運動休閑公園,是銀川市民的休閑好去處。這里十幾年前還是一片砂石采礦塌陷區,近年來通過植被景觀再造、水系建設、現代管網鋪建等舉措,變身為一座集生態旅游、運動休閑和葡萄酒文化體驗于一體的主題公園。
賀蘭山運動休閑公園里綠樹成蔭、湖光粼粼,健身步道環繞其中。(銀川市委宣傳部供圖)
種葡萄需要灌溉,志輝源石酒莊釀酒師楊偉明回憶說,2015年之前,產區大部分酒莊采用大水漫灌,畝均耗水300立方米。2016年開始,酒莊實施了滴灌改造項目,每年耗水減半。2020年,在銀川市的幫助下,酒莊又進一步實現了智慧化項目改造,特別是植株長勢、病蟲害檢測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以“綠”生“金”的探索遍地開花。
據銀川市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銀川市指導產區酒莊開展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節水控水等工作。并將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根本遵循,構建包括綜合運行展示中心、5個應用系統、10個系統對接項目在內的葡萄酒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助力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兩都五基地”建設目標任務,銀川市搶抓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機遇,全面實施“四大行動”,健全完善“線上+線下”相融互促的葡萄酒市場營銷體系,創新建立了全國首個葡萄酒產區VR實景展館平臺和全區首個葡萄酒數字化服務平臺。
銀川市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探索生態治理新技術、新模式,推進枝、葉、廢水、廢渣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推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開展“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地理標志專項保護行動;實施葡萄酒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項目,加大外國專家、領軍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創新創業人才引育留用力度,分類、分步、分層開展產業人才技能培訓;“走出去”加大全產業鏈招商力度,積極引進或創辦葡萄種植、釀造設備、葡萄酒包裝等關聯企業,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培育全產業鏈競爭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