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其家”——《詩經·周南》里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古老喜歌《桃夭》,最早就是從我們周原大地唱出來的。3月21日是農歷春分節氣,桃花初綻,紅芳滿天,又恰逢第25個“世界詩歌日”,一首同名的本土原創新“喜歌”《桃夭》,當晚在寶雞市音樂文學學會舉辦的新歌首發式上“幸福”首唱,開啟了寶雞的“經典詠流傳”。
“喜歌”是舊式婚禮時為新婚夫婦祝頌的歌曲,也包括到辦喜事的人家去唱的祝福的歌謠。寶雞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發源地,最早的“風雅頌”都是用來演唱的,音樂唱調后隨時光流逝,只剩下歌詞部分,遂成為中國音樂文學的鼻祖。新“喜歌”《桃夭》由寶雞著名詩人、詞作家、文化策劃撰稿人白麟作詞,著名作曲家秦峨譜曲,被譽為“寶雞鄧麗君”的歌手馬麗亞演唱,青年音樂制作人吳小飛編曲,寶雞鳳凰傳媒攝制MV,青年朗誦藝術家徐曉艷助演劇中人。這首歌意在“重翻楊柳枝”,給匆忙的現代人一個回味古典傳統禮樂的嘗試,也為當代樂壇奉獻一首中華傳統婚禮主題曲。
《桃夭》首發式上,創作團隊和部分樂友及媒體代表等近20人在艷陽天寶雞宴會中心歡聚一堂,共同見證這首“老歌新唱”的幸福時刻。“一生的承諾,一世的牽掛,花雨紛紛滿天霞,幸福就從今天開始吧!”當尾聲優美感人的旋律反復出現的時候,大家一起跟唱,都在為如今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引吭高歌。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