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
山西、陜西、河南三省希望加強區域高等學校建設、打造一所綜合性大學,也是其共同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提高地區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近日,山西、陜西、河南三省聯合印發《切實加快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工作實施意見》(簡稱《意見》),稱將加強區域高等學校建設,聯合港澳臺及國內外名校共同打造一所綜合性大學,引發輿論關注。
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河南省三門峽市和陜西省渭南市,共同構成了晉陜豫三省邊緣“黃河金三角區域”。在全國流通中,該區域扮演著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角色。
但由于受行政邊界分割的掣肘,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受到制約。正因如此,多年以來,三地一直呼吁建立國家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
本次三省聯合印發《意見》,提出將進一步完善運城、臨汾、渭南和三門峽城市功能,形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省際交界地區城鎮群。這是三省將黃河三角洲協同發展導入“縱深化”的重要舉措,意在抱團突圍,尋求發展突破口。而共建大學,則是落子在“區域協同發展”棋盤中的重要一步棋。
《意見》強調要共同打造一所綜合性大學,頗具現實針對性:就目前看,除了陜西外,山西、河南知名高校的整體數量比較少,對高校資源需求度很高。從深層次看,這也符合區域一體化的發展邏輯。
此前,國內的區域聯合辦學多發生在基礎教育或職業教育的范圍。而除了異地辦學、中外合作辦學外,由國內的多個區域聯合共同打造綜合性大學卻并不多見。
此次三省計劃聯合打造綜合性大學,會否引發后續一連串的區域合作辦大學的風潮,還有待觀察。但其無疑會提供探路價值。
事實上,今年2月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后,在3月的全國兩會期間,就有代表委員建議以粵港澳高校聯盟為基礎,構建大灣區高校聯合辦學新機制?;蛟S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城市群、都市圈,甚至城鎮群將會出臺多區域聯合舉辦綜合性大學的規劃。
畢竟,高校之于地方協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高等學校經常能夠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有研究經過測算,發現大學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輻射半徑能夠達到100公里左右。比如,美國的斯坦福大學直接促成了“硅谷”的崛起,也帶動了斯坦福大學周圍地區的科技與人文、社會與經濟的蓬勃發展。非但如此,創辦高水平的大學,還能夠吸引年輕人前來就學落戶,并涵養城市文化、提高城市活力。
也正因為大學在聚攏人氣、吸引人才方面,既能提供地理的“硬”環境,也能提供文化的“軟”環境,所以《意見》將共建大學作為加強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可謂頗具戰略眼光。
此次《意見》的發布,明確了戰略目標和具體舉措,力圖將黃河金三角區域打造成為真正的金三角,而加強區域高等學校建設、打造一所綜合性大學,作為其共同培育發展現代化城鎮群、提高地區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作用也值得期待。
□李鋒亮(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