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雙百工程”以來,與結對幫扶的潼關縣建立和完善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機制,面向全省貧困地區開發了特色產業高校扶貧培訓包,發揮學院特色與優勢,開展了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與幫扶,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評為“雙百工程”先進單位。
加強頂層設計 提高政治站位 制定精準有效的實施方案
該院重點以渭南市潼關縣為對口幫扶單位的多方位系統扶貧,設置了100萬元的專項扶貧資金,??顚S?,保障扶貧攻堅工作有序高效開展。學院領導先后召開或參加了12次扶貧攻堅專項會議,學習幫扶政策要求,研究部署幫扶措施,要求各相關二級學院、職能部門高度重視扶貧攻堅工作,整體部署。該院黨委書記周巖、院長趙居禮等學院領導先后20余次親自帶隊,組織相關部門領導前往貧困縣,實地確定落實幫扶政策。結合實際制定了《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結對幫扶潼關縣開展“雙百工程”實施方案》,力求幫助困難群眾辦些實事,全面實現學校扶貧目標。
學院下發了《關于開展“三秦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并迅速安排部署后續工作,積極動員廣大教師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結對幫扶,發揮家訪的工作優勢,發揮廣大教師的聰明才智,建立臺帳,幫助貧困學生學習生活,關懷學生心智情感,教育學生知恩感恩,激發學生成長成才。
聚焦“八大舉措” 注重項目實效 扎實有效開展精準扶貧
學院與對口幫扶的渭南市潼關縣密切聯系,周巖、趙居禮先后前往對口幫扶地區對接調研,了解脫貧攻堅情況。圍繞幫銷潼關縣特色農副產品,動員青年志愿者積極開展文化扶貧,發揮學院新媒體全國全省領先的技術優勢,幫助潼關做好旅游宣傳,圍繞潼關縣的支柱產業和特色旅游,建設“潼關旅游”和“電子商務”產學研一體化基地等十個方面,努力通過學院的人才、科技、信息、教育資源優勢,合力推進精準脫貧精準扶貧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
為了使扶貧攻堅工作不搞一陣風,不做“幾個人”工程。學院大力宣傳扶貧攻堅的政策要求,充分利用外部媒體、廣播、宣傳欄、新媒體等方式,加大教育扶貧政策、脫貧目標、重點任務、實施情況的宣傳力度,及時總結推廣扶貧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在廣大師生中營造關心扶貧、支持扶貧的濃厚氛圍。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有作為。該院不斷加大扶貧扶志工作力度,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做了一系列工作,深得貧困群眾的好評。
通過舉行“萬名學子扶千村”扶貧攻堅社會實踐活動,為各村留守兒童及貧困家庭子弟進行了文化補習、軍事訓練、航模制作、航模飛行表演、手工制作等素質教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開闊了這些孩子的視野,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召開了貧困家庭學生及班主任座談會,為貧困家庭孩子們的送來了過冬羽絨服、運動鞋等衣物,贈送了電腦桌、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實現這些孩子們的“微心愿”,鼓勵這些學生們發奮學習。
學院召開專項會議,確定了不讓一個貧困學子畢業失業的政策,針對貧困學子,尤其是建檔立卡學生專人幫扶就業工作。立檔建冊,確保了每一個貧困畢業生都找到了理想工作。鼓勵潼關籍的畢業生回鄉就業,落實了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激勵和引導貧困地區畢業生回鄉創業。
與此同時,學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還與潼關縣扶貧部門聯動,建立貧困家庭學生精準資助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加強在校就讀的建檔立卡學生資助工作,實行最高檔標準全覆蓋精準資助,及時關愛解決他們在學習、生活、思想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全面落實“一對一”就業幫扶和補貼政策,為困難學生提供優質的就業資源,保證建檔立卡貧困戶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從而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幫扶目標。
該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不懈努力,讓一個個家庭看到了希望,從根本上解決了這樣家庭脫貧的問題,阻斷了貧困的代際相傳。
——人才扶貧有成效。學院制定了人才扶貧方案,學院動員全院師生,發揮了智力資源優勢,與潼關縣電子商務孵化產業園合作舉行“產學研行動 你我攜手行”產品包裝創意設計大賽,通過專業學生及相關人員對潼關地區特色產品的外包裝設計,將潼關縣電子商務孵化產業園對各類農副產品外包裝的整體形象做進一步提升,更好地將產品以系列的形式、品牌推出,以此為基礎進行統一宣傳和推廣。
學院不斷加強與潼關縣文物旅游局的合作,不斷推進“潼關旅游”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項目的建設,多次派出具有科研、教學豐富經驗的專家、教師與潼關縣文物旅游局的同志座談并深入各景點調研,為潼關縣文物旅游局開發設計旅游線路,設計旅游推介冊,開拍“空中看潼關”旅游宣傳片;學院根據自身專業優勢,在潼關還設立了“電子商務”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派出過硬的師資團隊前來潼關,面向全縣組織開展了9期電子商務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培訓工作,為潼關扶貧扶智工作作出了貢獻。
——教育幫扶深入人心。學院以陜西省特色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堅持把提升貧困家庭人員職業發展能力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協調,分工負責,分類實施。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開發培訓項目,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為了提高貧困群體的脫貧能力,為他們提供脫貧的技術資本,學院重點開展針對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的實用技術培訓和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根據辦學特色開發了淘寶網店搭建培訓、汽車維修培訓、焊接技術培訓、農產品營銷策劃培訓、維修電工培訓等實用性強,有針對性的培訓包。對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貧困群眾開展主題鮮明的技能培訓;開設焊接師資班、無人機應用班、數控設備維修班、機電技術應用班,為貧困地區的技術學校、職業高中等教師隊伍提升技能;開設電子商務、辦公PPT整體設計、微信公眾平臺制作、計算機實用技能培訓等培訓包供基層領導干部學習“充電”;開發不同的培訓包,做到“一班一案一特色”供學員“點單”,切實滿足學員需要。
先后開設了電子商務、計算機基礎等專業培訓,講授農村電子商務案例及實踐、電子商務法律與安全、農產品微商技巧、微信朋友圈的經營等基礎知識,使貧困群眾通過互聯網,掌握營銷知識,早日脫貧致富。先后派出專業教師50余人次,授課774課時,受益的貧困群眾1000余人。
學院了解到潼關縣基礎教育設備薄弱的現狀,為潼關縣捐贈了價值30萬元的語音實驗室,用于現代化語音教學,現已投入使用;還在職教中心舉辦了科普知識講座,為縣職教中心送去了圖書50套、航模50套。
學院為潼關縣太要鎮老虎城村創建了電子商務培訓室,創建了農民夜校。學院教學科研黨總支20多名黨員前來調研,與村干部一道共謀產業發展之路;通用航空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前來潼關縣秦王寨社區、老虎城村為兩委班子成員講黨課;組織現代農業植保培訓,多次為全縣扶貧干部、全鎮領導干部及村干部進行脫貧攻堅講座多場。目前,院領導指導扶貧、各二級單位參與扶貧、專家教授關心扶貧的態勢已經形成,人才扶貧工作顯成效。
通過電子商務的培訓,支持幫助更多有需求的農戶開設淘寶店、微店等,通過互聯網開展生產經營,解決農產品銷售的后顧之憂,運營現代信息技術,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生態保護扶貧積極參與。學院扶貧辦積極開展環保整治的調研,深入研究治理措施,尋求治理方案,參與了環保整治的整個過程,參與了太要鎮轄區的選廠整治、危房搬遷、河道治理等工作。通地幾個月的不懈努力,潼關縣太要鎮秦嶺北麓生態環保整治工作通過有關部門的驗收。
——科技幫扶效果顯著。通過科技幫扶,捐資30萬元援建西鄉縣職業技術高中無人機實驗實訓室,利用科技手段,幫助地方貧困學生就業,推動地方農業科研發展。
在學院捐資60萬元的農業大棚示范項目中,學院全程參與項目的策劃、可行性分析、產品選擇、實地調研等環節,咨詢專家對大棚的可持續發展進行科學分析。
——消費扶貧力度大。發揮學院自身信息資源優勢,暢通了貧困縣特產供銷渠道,幫銷農村農副產品,通過直接幫扶、信息共享等方式幫助貧困戶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與潼關縣扶貧辦簽訂了總價值50萬元的消費扶貧幫扶協議,助力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開展潼關特色優質農產品進校園等消費活動,通過農產品進校園直通車,與潼關縣貧困群眾或支持貧困群眾的農業合作社積極洽談,將優質的農產品引入校園,提供展銷場地,
——文化幫扶卓有成效。學院充分發揮高校的文化優勢,注重文化幫扶工作。通過捐贈文化設施、文化惠民行動、文化下鄉等方式,先后向閻良區關山鎮新義村捐贈了移動音箱、投影儀等文化設施。通過“精準扶貧教育先行,藝術下鄉情暖人心”等社會實踐活動,將文化關懷送進了西鄉、鎮安、涇陽、宜君等10個貧困地區。
為潼關縣太要鎮中心小學捐贈了乒乓球臺、各種球類及其它體育設施;為太要鎮的文化廣場制作羽毛球場地3塊,贈羽毛球架3套;先后為潼關旅游文化節、建黨表彰等大型活動進行文藝演出;還組織大學生藝術隊在深入村鎮、社區進行精彩的文藝巡回演出,深受廣大村民的歡迎。在2018年暑假學院組織的“萬名學子扶千村”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為各村組織了升旗儀式;以鄉村文化建設為主線,為各村組織文藝匯演和捐贈活動;學院還積極與潼關縣委宣傳部進行對接,幫助縣委宣傳部進行微信平臺宣傳項目的策劃與推廣。
學院團委、各二級學院通過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協會、學生會等組織組建了10個志愿服務隊,利用暑期社會實踐、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機會,深入全省多個貧困地區,采取支教、送溫暖、文藝表演、義務維修等形式進行志愿服務,建立了長效、穩定、健全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
——產業扶貧擲地有聲。在考察了潼關縣實地情況后,學院重點推進了“潼關旅游”“電子商務”兩個“產學研”一體化基地建設和項目落地,力求以農產品電商、潼關旅游兩個產業為基準點,發揮學院的人才優勢、專業優勢,對接潼關縣域發展規劃,推進政校深度合作。
為扶持潼關特色產業發展,院扶貧辦經過幾個月來的調研,認為潼關肉夾饃雖然是小產業,但卻蘊藏著大的市場。 2018年11月2日,學院將潼關縣老虎城村扶貧合作社肉夾饃項目引進學院學生餐廳,當學生品味著潼關特色風味時,也在為扶貧合作社作貢獻。
學院為支持老虎城村產業的發展,為老虎城村援建了四個溫室大棚項目,共計60萬元,2018年11月2日舉辦了捐助項目的簽約儀式。這將為老虎城村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重視扶貧過程 落實保障措施 建立長效資助體系
幫扶不是“一陣風”,幫扶不是“一把火”。學院領導統一思想,要求在確保完成幫扶目標的基礎上,抓好幫扶過程,在工作推動過程中,要本著優質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則,不推諉,不拖延,重落實,看實效。結合實際工作和形勢發展,及時調整幫扶策略,保障科學到位地完成幫扶任務,不遺余力地保障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進行,切實實現幫扶脫困目標。在幫扶過程中,創新幫扶的方式方法。把“精準”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根本要求。精準確定扶貧對象,精準設計幫扶項目,精準制定幫扶措施,精準開展考核評估,精準總結脫貧情況,實現扶貧資源與脫貧需求的精準對接。(劉增鐵 馬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