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5bz5q"><optgroup id="5bz5q"></optgroup></menuitem>
      1. <tbody id="5bz5q"><span id="5bz5q"><td id="5bz5q"></td></span></tbody>
        返回首頁 回到頂部

        最美教師應做到師德高學問深講課好育人多

        2019-03-26 10:37:12

        魏建 資料圖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近日,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山東師范大學魏建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推進教育現代化,必須要加強高校的本科教學工作。

        科研、講座、開會、調研,為推動中國現代文化和現代學術“走出去”建言獻策……這張忙碌的行程表便是61歲的魏建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然而,他依舊每周雷打不動地出現在山東師范大學的課堂中,從本科生的基礎課到博士生的研究指導,一直堅持了38年,即使遇到出差,回來后他也會馬上給學生把課補上。

        對于教師這一職業,魏建一直引以為榮。“我在山師教的第一批學生是個軍官班。上課第一天,我一進教室,滿屋人穿著統一的軍服起立向我行軍禮。當時我才20多歲,既沒有多少學問,也不懂教學藝術,但學生給我的卻是尊重、關愛和包容。”

        2017年,魏建被評為“齊魯最美教師”,在2018年,他又成為“全國最美教師”的候選人。“師德高、學問深、講課好、育人多”,這是魏建心中“最美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也是他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標準。

        “拿研究郭沫若來舉例,他不僅對現代詩學和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研究有著重要的貢獻,而且還在科學、教育、外交、書法等方面涉獵頗廣,他既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也是理想主義的旗幟。因此,對郭沫若的研究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當代價值。”作為國際郭沫若研究會執行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三十多年來,魏建對郭沫若的研究從未止步。

        1985年魏建考入山師中文系攻讀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為了完成作業,他被動選擇了并不太感興趣的郭沫若作為研究對象,然而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便被《郭沫若研究》采用,而且主編黃候興邀請他出席當年在湖南舉辦的全國性的郭沫若學術研討會。從此,他成了郭沫若的忠實“粉絲”。

        經過多年研究,魏建發現《郭沫若全集》中出現了很多作品遺漏,因此他決定著手彌補這些缺漏。此后的幾年時間,魏建在上海、北京、四川等地來回奔走,翻閱舊報刊、舊書籍,尋找郭沫若的佚作和相關文獻史料,并進行核查、考訂、辨析和整理。到2007年,就已經搜集整理出《郭沫若全集》遺漏的文學作品1600余篇,2012年,他主持的《郭沫若文學佚作大系》完成,這是郭沫若研究領域第一個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支持的項目,在結項時還被評為優秀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正是這種高標準的要求,也讓他的課在山東師范大學受到眾多學生的喜愛,幾乎每一節課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響起熱烈的掌聲,有人來“蹭課”更已成為課堂的常態。

        現在,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外,魏建還在科研項目上繼續攻堅克難,由他聯合國內一流專家學者共同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近現代文學期刊全文數據庫建設與研究(1872—1949)”和由他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郭沫若作品修改及因由研究”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在談及新一年的工作計劃時,魏建告訴記者,他還要繼續在這兩個項目上進行深入研究,爭取早日能夠有所突破。此外,魏建表示,雖然他離退休還有幾年時間,但仍然要大力培養和扶持年輕學者,為年輕人創造更廣闊的空間,做好學科的梯隊建設。

        ( 趙秋麗 馮帆 李志臣)

        掃一掃分享本頁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深深爱 性少妇tubevideos高清视频
        1. <menuitem id="5bz5q"><optgroup id="5bz5q"></optgroup></menuitem>
            1. <tbody id="5bz5q"><span id="5bz5q"><td id="5bz5q"></td></span></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