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5bz5q"><optgroup id="5bz5q"></optgroup></menuitem>
      1. <tbody id="5bz5q"><span id="5bz5q"><td id="5bz5q"></td></span></tbody>
        返回首頁 回到頂部

        不同排行榜同一高校相差百名 建議理性看待

        2019-03-11 15:06:33

        如今,各類大學排行榜不斷出爐,但在評價指標同質化的前提下,不同版本的大學排行榜“掐架”也比較激烈,同一個大學在不同的榜單里,前后相差100多名成為“常事”。

        排行榜根據各自定位

        設置相應排名指標體系

        近日,上海軟科正式發布了“2019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其中華北理工大學的排名為187名。而校友會網上發布的“2019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上,華北理工大學排名為323,同一個學校在兩個不同的榜單上的名次相差136名。

        不同版本的大學排行榜“掐架”的情況,較為普遍。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東華理工大學身上,在軟科發布的“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東華理工大學位列第485名,而在“2019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當中,該校位居第310名。兩個排名榜的差距高達175名。

        為此,東華理工大學還在其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上海軟科發布的“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中關于該校的數據采用嚴重失實,損害了該校的辦學聲譽,“由于數據采集存在錯漏,將我校2017屆畢業生就業率數據按缺項處理(我校2017屆畢業生就業路實際為90.98%,全省第三),導致我校排名情況與實際嚴重不符……”

        上海軟科回應,在高校未按照要求公布數據并且不回應數據采集請求的情況下,上海軟科根據排名的通行做法,采用了所有參加排名高校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的最小值代替缺省數據。

        除此之外,出臺大學排行榜的民間機構不斷增加,各類排行榜也是花樣百出。除了官方的學術型排行榜,各大民間機構還推出諸如“全國高校新生質量排行榜”、“最有潛力大學排行榜”等,引發熱議。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已公開的大學排行榜有50多種,有世界大學排名機構10多個。

        據了解,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英國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英國的QS和美國的US News,是世界上比較知名且認可度較高的高校排行榜。“在我國關注度比較高的有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上海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和校友會‘中國大學排行榜’等。”省內一所高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評價機構,各排行榜都是根據各自定位,設置相應的排名指標體系。比如,校友會2019中國大學排行榜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學質量、高層次人才、學科專業、高端科研成果等9大核心指標。而上海軟科對于評分的指標,一共分為4大項,涵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國際化四個維度。

        每個評價機構,都認為自己的評價體系是科學的,有的認為自己的評價指標是“體現大學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也有的被認為是“目前中國大學評價指標數量最多的大學排名”。而各機構的大學排名指標數據來源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公開統計數據,二是學校自報數據。

        用統一指標衡量不同類型高校缺乏科學性

        外界評價,在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方面也會起好的作用。2017年底,山東省在《關于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中也提到,“要探索開放多元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建立分類和綜合相結合的高校評價體系。

        但是,在大學排行榜的“圍攻”下,高校也變得越來越被動。每年年初,各排名機構發榜的時候,也是很多學校緊張的時刻,“排名穩定還行,一旦落后很多,牽扯的因素就會很多,小到學校聲譽,大到生源質量。”省內一所高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而高校新學期工作會議,將學校排名提高多少名,甚至會成為新一年工作的硬性指標。

        近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在“重構教育評價體系高峰論壇”上表示,“大學排名評價大有成為辦學方向‘指揮棒’的風險,影響著中國大學的發展。”排名成了學校榮譽的重大組成部分,有些學校甚至會看排名里缺什么就去補什么東西,被排行榜牽著鼻子走。他將大學排名的風險概括為:不嚴肅、不科學、不可信。

        專家分析,大學排名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有其目標用戶群體。該群體包括高校、學生及其家長等,大學排名每年的更新不斷滿足著這些群體的需求,而這些群體對于大學排名的依賴也日趨強烈。尤其是學生及家長,在對不同類型的大學及專業不了解的情況下,往往通過關注大學排名來了解大學。

        “很多排行榜非常注重在國外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一些榮譽也與此掛鉤,這對我們中醫類院校就非常不利,比如中醫中藥學就是中國最權威,為何要外國專家來評定?”山東中醫藥大學一位教授表示。同樣的情況存在中國傳統文學研究領域。

        為了削尖腦袋擠進榜單,有高校出現“重科研而輕教學”的傾向,“因為教學這項指標,難以量化進行排名,導致教書育人這個高校的第一職能,反而淡化了。”省內某高校教授分析,“所謂一流大學,應該也是分層次、分隊列的一流,不能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標準去要求所有院校,這樣就陷入同質化了。無論是從大學性質,還是從大學類型來講,用同樣的指標評估所有的學校、把不同規模的學校放在一起比較,都是不科學的。”

        第三方評價方式需要準入和監督機制保障

        袁振國分析,“一份優質的大學排行榜在現實功用上確實能夠為大學提供質量的證明,為社會提供參考咨詢的線索,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用的發揮有賴于一個前提的成立:那就是大學排行榜在價值立場上是正確的,并且其評價指標、標準體系是科學的、合理的。

        大學各有特色,包括不同的文化底蘊、辦學理念,以及不同的治學標準。一所大學的根本使命是培養人才,可大學排名指標有可能令高校過分追求一些評價指標的提升,對人才培養重視不夠,“排名可以參考,但是如果當作辦學的‘指揮棒’,便不可取了。”

        為解決以往行政性教育評估存在的評估主體單一、評估模式封閉與評估功能狹窄等問題,建立健全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已成時代的需要。山東省在《關于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中提到,要改革評價方式,按照學校不同的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實施分類評價,探索開展同行評價、用戶評價、社會評價和第三方評價,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開放性。

        其中,民間評價機構作為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需要法律法規、準入和監督機制的保障,形成科學的運作模式。在準入和監督機制尚不完備的情況下,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遍地開花,專業性和權威性也無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第三方評價要起到作用,需要做到專業、獨立、客觀、真實。但目前,我國民間機構制作的大學排行榜,普遍存在專業性、獨立性不夠的問題,大學排行榜所采用的排行指標,基本都是外在的指標,難以反映辦學內涵。”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而要評價學校辦學內涵,就需要研制新的評價體系,同時要花精力獲得內涵指標數據,這一方面需要排行機構進行獨立的調查、統計,另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門、高校公布更詳盡的信息。

        專家建議,公眾需要理性對待大學排行榜,尤其是面臨高考填報志愿的家長、考生,填報志愿前對于心儀的學校要有全面了解,做理性判斷。(郭立偉)

        掃一掃分享本頁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深深爱 性少妇tubevideos高清视频
        1. <menuitem id="5bz5q"><optgroup id="5bz5q"></optgroup></menuitem>
            1. <tbody id="5bz5q"><span id="5bz5q"><td id="5bz5q"></td></span></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