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江之尾,半城山,半城水……”,每當聽見這悠揚的歌聲,我都情不自禁為自己生活在山水如畫的蕪湖感到驕傲!
我的家鄉蕪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兩千年前,這里即建成吳國重要的沿江城邦;唐宋時期,這里冶煉、陶瓷業聞名全國;明清之際,這里更逐漸成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孫中山先生盛贊蕪湖是“長江中堅、皖之巨埠”!
悠久歷史使得蕪湖擁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而要想近距離體驗蕪湖歷史文化,最好的去處,當然就是位于城東的蕪湖博物館啦!
今天,在小記者團老師的帶領下,我和同學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這座輝煌的文化殿堂,體驗了一次從遠古到現代奇妙的時光之旅。
博物館主體建筑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現在開放的展廳共有三層。
一樓展示的是蕪湖遠古文明起源。在這里,我們可以看見仿造的“人字洞”遺址,據說這個遺址的發現,可把整個亞洲人類活動的歷史記錄提前了四五十萬年呢!這兒展出了很多從“人字洞”發掘的舊石器工具以及動物化石,那些古樸的工具,讓我們體驗到遠古人類的聰明才智,也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生活的艱辛與意志的頑強。而展廳的壁畫,則直觀地向我們展現了驚心動魄的史前人類集體狩獵的景象:在豐茂的森林邊緣,在無際的草原之上,一群身披獸皮,手持木石工具的古人,正勇敢地沖向前方,那里,一頭長角、碩大的腫骨鹿正在驚慌奔逃——我們仿佛還能聽見獵人們的吶喊和鹿兒絕望的哀鳴……
二樓為“鳩茲春秋展廳”——蕪湖春秋名為“鳩茲”,因為其處吳楚交界、交通便利,故而日漸繁榮、百業興旺,致有大量文物遺留至今。二樓展廳玲瑯滿目的的展品真令我目不暇接,各種青銅器、瓷器,靜靜地蹲在玻璃展柜中,向我們無聲敘述著我們這座城市光輝的歷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件展品一是青瓷羊尊,二是青銅釜!
青瓷羊尊是一件跪羊形象的原始青瓷器,它形態古樸溫順,釉色晶瑩溫潤。你看它那雙目低垂,嘴巴微張微微張的樣子,多么的萌寵可愛呀!而那半曲的前腿,翹翹的屁股,顯出一種動態,仿佛你再靠近點,它就會突然站起,敏捷地跑開。
說到青銅釜,乍一看,就是一個青銅做的大箱子。我們繞著它看半天,也想不出這個大家伙有什么用,老師見狀,忍不住笑了,說,你們的書都白讀了呀?!想想成語什么——底抽薪?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啊!原來這就是“釜”呀!說白了,就是燒飯用的鍋唄!有個同學最嘴快,脫口而出說:“這家人真能吃!一鍋飯得下幾十斤米吧!”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老師說,這當然不是普通人家用的,只有貴族和軍隊中給很多人做飯才用得了這么大的炊具吧!有人又想起成語“破釜沉舟”,還有人提到詩句“都在釜中泣”,看來,釜在古代運用的很普遍呀。
再往上一層,展出的是唐宋以后的文物,其中以陶瓷居多。據介紹,南唐時期,我們蕪湖的“柯沖窯”在中國陶瓷史上可是非常重要的一處窯址呢,那里產的精美瓷器順著長江,被運往南唐首都金陵,專攻皇宮御——也就是給那個寫過“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南唐皇帝李煜用的!怎么樣?聽了有沒有嚇著?我很喜歡展品中的一件“雞首壺”,壺的蓋兒做成了栩栩如生的雞首形象,那雞高聳著冠子,支楞著翎羽,眼睛圓溜溜地瞪著你,似乎在某一瞬間就會突然“喔——喔——喔——”高聲打鳴呢!
博物館的好東西實在太多啦,我,沒法一一向你描述,再說,你聽我笨嘴笨舌地說半天,怎么也體會不到身臨其境時獲得的那份震撼感。怎么樣,下個周末,你自己去看看吧,相信到時候,你一定會和我一樣,為我們的家鄉感到自豪,為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