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5bz5q"><optgroup id="5bz5q"></optgroup></menuitem>
      1. <tbody id="5bz5q"><span id="5bz5q"><td id="5bz5q"></td></span></tbody>
        返回首頁 回到頂部

        陳佳同:想象力讓生活不再只是一種顏色

        2018-07-05 10:01:24

        初見陳佳同,其陽光、生動的外表,讓人一下子想起美國歌手汀布萊克,想起與音樂、藝術有關的東西,而不是勾連著“奇幻”“夢境”“成長”等關鍵詞的兒童文學。

        聽他談兒童文學,一切又變得那樣自然而然,給人感覺他天生就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作家、一個深諳少年心理的故事大王。而翻看《造夢師》《白狐迪拉》等作品,又會佐證這一判斷,讓人意欲一探這位大男孩深耕奇幻題材的寫作秘密。

        “寫作是圓我兒時的夢”

        提起寫作的夢想,陳佳同說:“我從小就喜歡寫作,尤其癡迷閱讀《西游記》《神筆馬良》《魔戒》《霍比特人》《哈利•波特》《古希臘神話》《一千零一夜》《永遠講不完的故事》等奇幻類文學作品,許多書看了又看,不下10遍,看得多了,就想寫一部自己的作品”。

        童年時的一天,父親出差,陳佳同睡在父母的大床上,半夜醒來時,他看見臥室窗邊有一個白色的身影:它有人的外形,卻長了兩只狐貍那樣的尖耳朵,身上散發著迷蒙的銀色光芒。這個影子一直縈繞于他的腦海,自問“我前世是不是一只狐貍”,于是產生了寫作的靈感。上大學時,他斷斷續續開始寫這個故事,于研究生畢業那年寫了33萬字,修改到23萬字左右后,投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王瑞琴。

        之所以投給王瑞琴,是因為自己喜歡的《哈利•波特》即出自這位大編輯之手。而與她的第一次打交道并不順利,陳佳同回憶,他投稿過去時,王瑞琴的答復是“我們一般不出國內原創作品”,他在電話里用5分鐘復述這個故事后,王瑞琴的興趣立刻被勾了起來,“你把稿子發過來,一周后給你答復”。一周之后,她對陳佳同說:“我決定出版你這本書。”

        于是,陳佳同的處女作、長篇動物童話小說《白狐迪拉》就這樣出版了。出版后,這部作品一鳴驚人,被列入國家廣電總局向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童書,并入選全國多所中小學暑假、寒假必讀書目。近日,《白狐迪拉》的英文版權已被J.K.羅琳的編輯、Chicken House出版社的總編Barry購買,版權正式輸出英國。提起王瑞琴,陳佳同至今心存感激。

        完成《白狐迪拉》后,陳佳同又開始關注與夢境、少年成長有關的故事。“我從小就對夢有興趣,想知道我的夢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我會做這樣而不是別樣的夢。在看了《周公解夢》《夢的解析》等作品后,我對夢有了進一步了解,原本神秘的東西變得不再神秘,而我所做的讀書筆記,為寫《造夢師》積累了豐富的、有根有據的素材。后來,我又看了諾蘭的《盜夢空間》,深受啟發,知道了夢的難度和維度,這一點在《造夢師》中被借鑒并充分展開”。

        據了解,《造夢師》以初二女生孟琦琦為主人公,因自己出奇的想象力,她被掌管人類夢境的夢境老人召喚,成為一名造夢師,幫助人們在夢中實現沒有實現的愿望。沒想到,這個故事頗受歡迎——原稿被國際版權代理公司安德魯選中,列入2018年博洛尼亞國際書展重點推薦圖書。國內甫一出版時,也一下子收到不少青少年讀者的歡迎。

        “想象力就是創造力”

        選擇夢境的題材,陳佳同還有一層用意,那就是抵抗現代人的浮躁情緒與功利心態。“現在的人越來越現實,認為天馬行空的想象沒有用,其實想象力就是創造力。在《造夢師》中,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反面角色、暗影帝國的影皇,他運用‘險石’——一種暗影帝國稀有的紅水晶,來壓抑造夢師的想象力,進而達到統治人類夢境的險惡目的。而這個‘險石’,其實是‘現實’的諧音,即‘現實’是想象力最大的敵人,讓人類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不會想象,忘記初心,丟掉了寶貴的靈魂”。

        在陳佳同看來,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部與現實不斷對抗的斗爭史,直到那份寶貴的純真被現實一點點消磨掉,達至許多人所謂的成熟,背后是以失去想象力為代價的。想象力對于一個人而言非常重要,不應該輕易舍棄。“說實話,我一點也不想長大,如果要失去想象力,我寧愿不成熟。而保護或維持想象力的最大秘訣,就是保持一顆童心。”

        “我從小在充滿陽光、歌聲和神奇色彩的新疆長大,每天以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為伴,后來因工作原因跑遍了亞洲和非洲,喜歡非洲大草原上動物成群結隊奔騰的景象。”陳佳同說,童年時放飛想象的經歷,長大后對自由思考的堅持,讓他覺得這才是美好生活的實質,才是每個人應該追求的東西。但不可否認的是,許多兒童、青少年逐漸失去了想象力,現在的兒童文學也以現實題材居多,富有奇幻色彩的故事比較少,某種程度上這跟我們習慣于關注現實、對想象力關注不夠的表現。我喜歡幻想,也喜歡更多的孩子能發揮、豐富自己的想象力,進而擁有一個多姿多彩、自由自在的童年。

        寫《造夢師》這個奇幻故事,陳佳同還希望在這個中西合璧的故事里,孩子們既能感受到國外與眾不同的文化(如黑色的導夢貓的寓意),也能力所能及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通過神筆馬良、化身為孫悟空的孟琦琦等人物,明白我們有自己的超級英雄,以及體悟他們身上那種擔當與風險精神。

        “我內心里就是一個孩子”

        大學學的是自動化專業,為什么走上了兒童文學寫作之路?陳佳同表示,已被問過很多遍。而他的回答是,學什么專業與能否成為作家并不相關,考驗作家的其實是想象力,“別看我現在長相成熟,我內心里就是一個孩子,一個有太多故事要講的孩子”。

        “我從小就愛幻想,對神秘的東西有一種近乎瘋狂的執著,如埃及金字塔、瑪雅古文明等,總想一探究竟。”陳佳同說,為了寫好故事,他平時特別喜歡看書,如果說寫作需要靈感,那么靈感無疑來自平日的積累。由于奇幻題材作品閱讀比較多,他對所讀作品的情節與人物爛熟于心,于是神筆馬良、孫悟空等形象不自覺地走進《造夢師》中:騎著摩托車的神筆馬良變身為造夢師,主人公孟琦琦進入戰斗狀態時,就是身著虎皮裙的孫悟空。他的大學同學也被他巧妙地寫到書中,五個性格各異的同學在《白狐迪拉》中化身為狐貍、鼬鼠、海豹、兔子、熊貓等五種動物,十分妥帖地相互對應。

        對于提高寫作能力的方式,陳佳同的答案是不斷閱讀。他坦言自己的寫作之夢得益于小時候省吃儉用買的那些書,那種在饑餓狀態下看書的經歷也反映在《造夢師》中,書中有許多自己的真實經歷和童年回憶,但更多的是對童年、生活的理解。孟琦琦用無邊的想象力為人們彌補缺憾,撫慰人們內心的傷痛,給他們帶來勇氣和希望,幫助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力量,其實也是他內心的渴望——“我也希望《造夢師》這個故事能給青少年更多成長的勇氣,幫助放飛自己的想象力,打造一個美好的精神世界,讓陽光更多照進他們的心房。盡管現實中的生活往往是不完美的,但因為有了想象力,生活不再只是一種顏色”。(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貴勇)

        掃一掃分享本頁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深深爱 性少妇tubevideos高清视频
        1. <menuitem id="5bz5q"><optgroup id="5bz5q"></optgroup></menuitem>
            1. <tbody id="5bz5q"><span id="5bz5q"><td id="5bz5q"></td></span></tbody>